两次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四十年代
A.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经济条件(可能性)
①资本条件: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②劳动力条件:圈地运动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条件:发达的手工业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
④市场条件:殖民扩张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C.必要性(根本原因):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2)重大发明
(3)特点
①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最先从棉纺织业开始(新兴工业,受旧习惯束缚少)。
②发明者多是技师或熟练工人,科学与技术尚未明显结合。
③从英国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19世纪中期,法、美等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④发展不平衡。
(4)结束:19世纪中期,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5)意义
①政治上:使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②经济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
③思想上:出现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
④社会结构:社会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对世界的侵略à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方式,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⑥对社会生活:促进了城市化的兴起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⑦对全球化: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由美国开始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消极:a.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
b.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界70年代—20世纪初)
(1)背景
①前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的确立,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②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成就(直接推动力)。
③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中心:美国、德国
(3)成就: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出现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信手段的发明和使用。
④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⑤诞生了电力、石油、汽车工业和电气制造业等新兴工业,推动了纺织、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4)特点:
①几乎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③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本、俄国)。
(5)影响:
①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使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工业得到发展并成为工业的主导。
③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标志大企业时代到来。
④使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
⑤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使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3.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标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发展扩大: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联系进一步密切,许多地方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57年从美国开始的第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欧洲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1.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人文主义的复苏、发展 (使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1)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
①政治上:天主教会的腐朽黑暗统治阻碍了社会进步。
②经济上: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③思想文化上:保留丰富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人们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反对基督教禁欲主张)。
(2)历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半期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达到高潮,17世纪结束。
(3)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核心:人文主义。(即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5)矛头:基督教神学。
(6)内容:反对神学世界观,肯定人性;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7)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8)意义:
①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
2.启蒙运动(17-18世纪)“近代社会宣言书”——人文主义的成熟(推动人从封建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
(1)历史背景:
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②近代科学的兴起,使教会的许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③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历程:发芽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最先建立)º开花于法国º最早结果于美国(《独立宣言》)
(4)核心思想: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思考什么(人的权利),另一个是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启蒙的行为其实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什么和怎样思考。)
(5)内容:
①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②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③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6)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国家权力应分为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②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C.卢梭:《社会契约论》
①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②论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7)德国启蒙思想家:
康德
①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③相信王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同时坚持人要自律,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8)启蒙运动的意义: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如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等)。
②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极大的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激励着亚洲的中、日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④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