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与答题技巧,中考前务必掌握

中考 0 596

光阴似箭,二个月之后,中考!

初三的很多学生们已经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中考复习阶段,在最后这半年中,到底如何复习,才能快速提成绩,轻松迎接中考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考历史选择题通常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所谓“题干”,就是用提问句式或不完整的陈述句式或否定句式,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解答的要求;所谓“题肢”,就是题内列出的备选项,包括正确项和干扰项或者多项选择,或者单项选择。

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3)例题: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此类题的主要做题方法有:

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3)例题:某校几位八年级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D


排序型选择题。

(1)特点:即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

(2)解法: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还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例题:口号与主张蕴涵着时代的特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共和③抗日救亡④民主、科学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②③

【答案】A


比较型选择题

(1)特点:题干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

(2)解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3)例题: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 )

A.都是为了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B.都恢复了国民经济

C.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维护了工农联盟

【答案】B

因果型选择题

(1)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审题方法: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4)例题:下列事件,按照因果关系搭配不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巩固新中国政权

B.中日建交——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八股取士——加强君权

D.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B


时空型选择题

(1)特点: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2)解法:

一般注重平时熟练掌握,对重要历史年代、历史地图等时空概念的记忆,加强强化训练。

(3)例题:如果你穿越到1910年的中国,你可以看到

A.电影《定军山》

B.看到政府颁布的剪辫令

C.人们穿着中山装

D.人们互称“先生”或“君”

【答案】A


材料型选择题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2)解法:

①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教材“挂钩”,借助教材知识进行选择。

(3)例题: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C

②表格型材料选择题

对于表格型的材料选择题,首先要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确定正确的选项。

(4)例题: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与答题技巧,中考前务必掌握

A.改革开放后旧思想文化仍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一定程度上受社会政治的影响

D.改革开放前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答案】A

③图片型材料选择题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以历史文物、人物、事件的图片为依托,综合性地考查了多项能力,既有图片的处理能力,也有原因分析的历史阐释的能力,对考生认识历史发展特征和逻辑推理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

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

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

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5)例题: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初中历史选择题特点与答题技巧,中考前务必掌握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颁布新宪法

【答案】B


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2)解法:程度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有:

①史论结合分析法。

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命题,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②具体特征分析法。

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理论。

做好程度型选择题不仅应掌握上述方法,在平时复习时还要注意对教材中隐性问题的挖掘,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加强历史理论的学习,并将史论结合,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思辨能力。

(3)例题:“二战”中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B. 法西斯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答案】C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