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外国语总结的中考应对策略

中考 0 961


01

语 文

2022年中考

语文考前温馨提示

一、考前温馨提示

临考先让自己平静。语文是一门温和的学科,节奏感不是特别明显。因此需要大家以平静略显兴奋的心态参加考试,良好的考试情绪会给你的考试增分。考前先让自己心情平静,情绪稳定,状态淡定。做到不东张西望、不左顾右盼、不谈天说地、不“走街串巷”,安安静静等待考试。


细节决定成败。

  1. 书写的工整可以为你赢得3分的卷面分。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书写原则,字大小适中,不稀不密,笔画清晰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另外,还要注意标点使用要规范。

  2. 减少涂抹。尽量一气呵成,不要乱涂抹,如果要修改也要在改动最小的前提下进行,不涂得黑乎乎一片,一条横线轻轻带过即可。

  3. 一定要在规定的位置答题。请注意题号,看清位置再下笔。答题不要超出答题区域,否则极有可能扫描不到而丢分。

  4. 选择题需要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请不要漏涂、忘涂。

  5. 重点提醒:作文45分,强调了书写和卷面,请一定不能在作文上乱涂抹,无论如何你要写完作文,至少600字且结构完整,写不完的话是硬伤,起评分很低很低,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800字到850字之间。

  6. 准备好考试用具。透明笔袋,2B铅笔,橡皮,若干支0.5黑色水性笔。

二、答题过程注意事项 

动笔填写信息。首先要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全部填写无误


考前五分钟。拿到试卷,全面看看,心里有底,考试不慌。考试从拿到试题开始,虽然还不能动笔答题,但也要开始认真阅读试题,不浪费一分一秒。


审题必须严谨细致。看清题干每一项要求。


切莫惯性思维。发现试卷中有曾经见过的文字或题目,不可盲目窃喜,一定要比较不同之处,永记“世界上决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包括作文题。


选择题要严密验证。看完所有选项后,再做出准确的判断,判断时可以用排除法加以验证,以确保万无一失。填写的时候务必注意序号!


古诗文默写要书写端正。填写时,要注意序号。书写要非常端正,笔画清晰,不潦草,不压线,不连笔。


文言文阅读要学会举一反三。句子翻译,要逐字直译,还要注意语意流畅。课外文言文重点实词、文言文对比阅读,多是课内知识点的延伸,立足课内,举一反三,便能轻松应对。


阅读题答题时要有理有据。做阅读题切忌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阅读题的答案大部分直接来自文本或通过文本的关键信息加以提炼和概括,如果我们做题不依据文本答题很可能会走偏。你要深入文本,看分答题,答题时要层次分明,要点清晰,忌笼统作答。


作文前列提纲。列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一篇佳作的问世,往往是取决于构思的努力。在草稿纸上清晰地确定“写什么”“怎样写”,列出作文的纲要,避免边写边构思,避免写到一半推倒重来。


保证作文用时。考前规划好每一大题的答题时间,大概是1分用时1分钟,共120分,用时120分钟。考试时基本依时而行,尽量保证作文(50分钟左右)用时。写作文前,要在作文格里第一行中间写标题。


不可漏题、不提前交卷。语文学科试卷很少碰到无法下笔的题,有字必有分,所以不可空题。如果时间充裕,请认真检查,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不可考后算帐。考试结束后要相信自己,相信“我难人更难,我易人不易”,决不后悔,养精蓄锐迎接下一场考试。


02

数 学

2022年中考

数学考前复习指导

一、数学考前一晚

①睡好觉 睡好觉 睡好觉:切忌前一晚熬夜刷题或复习,清醒的头脑才是答题关键;

②梳理初中数学基本知识点及易错点;

③温故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基本数学解题思想;

④对考试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个预判,对不同难度的试卷的答题节奏做个规划,做到“逢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⑤检查数学用具是否备齐:尺子、圆规、量角器、铅笔、签字笔、橡皮擦。

二 、选择和填空题怎么作答 

选择填空题与大题有所不同,只求正确结论,不用遵循步骤。


1.排除法。

排除明显不正确选项,即使不能立即得到正确的选项,至少可以缩小选择范围,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2.特殊值法。

可以选用符合条件的特殊数值代入,使原题得以解决;可以作出符合条件的特殊图形来进行计算或推理。


3.通过猜想、测量的方法,直接观察或得出结果。

三、解答题怎么作答

1.16,17,18题:计算准确,运算合理。

2.19,20题:耐心作答,证明严谨。

3.21,22题分步得分,思路清晰。

四、考试答题注意事项

1.仔细审题。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作答,而要通览一下全卷,摸透题情。一是看题量多少,有无缺页或不清晰;二是对通篇试卷的难易做粗略的了解。审题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不要一味求快、丢三落四。


2.按考卷顺序进行作答。

中考的考题是由易到难,顺利解答几个简单题目,可以使信心倍增,有利于顺利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从近几年中考来看,考试时间有点紧,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所以必须认真准确,“一遍做对”。


3.遇到难题,要敢于暂时“放弃”

 不要浪费太多时间(一般来说,选择或填空题每个不超过2分钟),等把会做的题目解答完后,再回头集中精力解决它,可能后面的题能够激发难题的做题灵感。


4.卷面书写

既要速度快,又要整洁、准确,这样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中考采用电脑阅卷,这要求考生填涂答题卡准确,字迹工整,大题步骤明晰。直接在试题卷上打草稿;草稿纸书写要有规划,便于回头检查。


5.调整心态。考试中某一环节暂时失利时,不要惊慌,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进行自我调节。深呼吸一下就好了。


03

英 语

2022年中考

英语复习指南

一、完型填空 ✦

第一步:通篇仔细阅读,完全理解文章。

第二步:读题目所在的句子,及题目前后的句子,找关联,划重点;

读完四个选项,对比、分析各选项的区别;

带着选项回看文章,代入选项,根据上下文,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最佳答案。

第三步:把你的选择填入文章,认真通读全文,检查你的答案是否正确。

二、阅读理解

第一节 (常规阅读ABC篇)

不同题目的解题技巧

1. 主旨题:分辨整体还是部分;

选最佳标题要提取各个选项的关键词进行对比、分析,从作者表达的情感意图来分析,而不是从自己本人的角度理解。

2. 推断题:

①推测词意:结合上下文理解;

②内容的推断:不要选原文直接写出的事实,而是隐含的要推论的信息;

③情感态度:找出原文对应词句;

④写作目的:抓题干关键词。

3. 细节题:

①回到原文找答案;

②题目顺序一般为行文顺序;

③选项有可能不是原句,而是原句的同义句替换,要注意。

第二节 (逻辑六选五D篇)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步:根据上下文,分析内容上的逻辑关系,特别关注代词、连词的提示。

 第三节 (信息匹配E篇)

第一步:通读各个选项和题干;

第二步:在选项和题干中划出具体细节进行匹配,务必从头到尾读完选项和题干的全部内容,确保你的答案符合题干具体的细节要求。

三、语法填空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第二步:从头逐句仔细阅读文章,分析句子结构,判断应填词性,并根据上下文写出该词性的正确形式(如动词的时态语态、第三人称单数、名词复数等);

第三步:把你的答案填入文章横线上,认真通读全文,检查你的答案是否在意思上、语法上都正确,检查无误后再抄到答题卡上;

第四步:比对答题卡上的答案是否与试卷上的完全一样。

◆ 注意:一定要注意题号(看清楚是横向排列还纵向排列)!!!

四、作文

1. 仔细审题,确认:

①文体;

②人称;

③时态;

④内容要点的个数。

2. 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背景信息,内容含义,划出关键词句。

3. 仔细审题,认真读所给出的开头和结尾(找出可能给出的提示,比如人称和时态),以及参考词汇,判断参考词汇的词性以便正确使用。

4. 要点按照题目给的顺序写,不要自己调整顺序。

5. 补充的要点和细节一定要符合题目要求,避免要点重复。 

6. 动笔打草稿(工整)。

7. 修改草稿,检查:

①要点是否齐全;

②时态、人称是否统一;

③句型是否完整正确;

④过渡词使用是否恰当;

⑤开头结尾是否完整。

8. 仔细通读修改后的作文,看看是否流畅;注意字数(100字左右)。

9. 工工整整抄写在答题卡上,尽量不涂改,勿抄串行。划了书写辅助线的同学一定要记得擦掉!


04

物 理

2022年中考

物理复习指南

一、考前注意事项

1.简单过一下课本上的插图(如自制简易冰箱等);

2.记忆性知识再看一遍(如:21-22章考前一定要过一遍课本,记一下哪些是一次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电磁波谱;核裂变和核聚变;凸透镜成像规律,估测题中长度、时间、速度、温度、质量、常见用电器的功率、电压等);

3.看一遍错题(包括发的卷子);

4.不允许用涂改带,记得带铅笔直尺。

二、考试答题注意事项

1.实验题,记得看清楚括号内的要求(比如:滑动变阻器滑片往哪个方向调,是填写向左向右,还是向A向B;电流如何变化,填写增大还是变大;数据后面的单位是kg/m3还是g/cm3)。

2.选择题,注意看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看完所有选项再做判断,要选最佳答案。

3.连电路图,看清楚到底是连几根线。

4.画受力图,若已知力的大小,要在图中标出力的示数和单位(标出大小、方向、作用点)。

5.杠杆和光学作图,要区分虚实线,力臂、法线和做对称点要画垂足。

6.一定要看清题中的研究对象,例如:

机械功:求哪个力做的功或功率;

电功:是求R1、R2还是R总的功或功率(如下题的例2)。

7.写计算题,要想清楚解题步骤再写,以免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同时作答要完整。

三、计算题规范

四、常见隐含条件

1. 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

2. 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3. 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4.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

5. 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

6. 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

7. 上升:重力势能增加。

8. 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

9. 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

10. 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

11. 升高到:物体的末温。

12. 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

13. 白气:液化现象。

14. 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

15. 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16. 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I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7. 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U2/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

18. 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

19. 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

20. 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

五、初中物理知识中的

十一个“不一定”

1. 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得到声音。

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放在水中“不一定”下沉。

3. 物体温度升高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4.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5.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

6.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该力“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7. 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钢棒“不一定”有磁性。

8. “PZ220V 40W”的电灯,实际功率“不一定”是40W。

9. 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

10.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

11. 物体的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对桌面或地面的压力。


05

历 史

2022年中考

历史复习指南

一、课本和课标

根据课标要求,看课本内容

1.重点关注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不仅知道怎么表述,还要知道怎么推导出来。

2.看目录的单元标题,熟记相关时期的时代特征排序,绝大部分考点按时序来排列的。

3.适当关注周年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二、应考要求

1.审题、审题、再审题

①圈划重点、简单标注。

②核心词、核心逻辑、核心方向。

③现象、本质要分清,重新代入验真伪。

“关键词法”在比较精炼、语境不是很复杂,但表述严谨、科学的情况下,您会感觉很多地方都很重要(很多题目的确如此),但一定还有最核心的词句、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选项指向,因此需要逐句分析,作出记号,这样就为您作答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把握概念特征回答问题

√ 历史条件: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当中,最不可缺的叫前提。

【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

【背景】“背景”=“原因”+“条件”

存在因果关系的背景是“原因”(有因必有果)

不构成因果关系的背景是“条件”(奠定※※基础)

√ 动机: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

【目的】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目标】“方向”,是一定时间内想要达到的具体效果。

√ 特点与特征:独特的地方,简单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性质、实质】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 作用:一般是指直接、积极的作用,侧重物质方面。如黄巢、王仙芝起义瓦解了大唐帝国。

【意义】侧重精神的正面价值,或时代标志。如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影响】偏中性,影响有时是坏的。偏间接,要经过受影响者的选择。如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日本、韩国文字中都有一些汉字,但其笔画、读音跟我们不一样。

√ 评价:对事、人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两点】积极和消极 【重点】重点和次要 【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启示:启发指示,开导思考,使人有所领悟。①结论 ②经验教训 ③努力方向

3.区分概念

专制:君主专制

民主:多人决策

人治:以个人为依据

法治:以法律为依据

三、作答总体要求

1.根据设问的要求回答,问什么答什么;

2.根据材料和教材回答,是什么答什么;

3.突出关键词、关键句,围绕中心回答;

4.注意分值,回答完整;(2分应有两个点或两个层面,史论结合)

5.论从史出,逻辑严谨;正确使用历史名词和学科术语。

(一)选择题

  • 容易——是什么? 背诵为主

  • 中等——现象反映的问题 抓特征

  • 难——背景、原因、意义 抓联系

具体过程:

1.审题细致,落到具体考点。

2.理解题意、概念,把握题目主干。尤其注重时、地、人、特征信息。

3.重视提问词,尤其关注“不正确”、“不相符”等。

解题方法:

1.关键词法:材料、设问、选项均有关键词,逐一找出并做好标记。

2.排除法:排除错误、无关答案。与核心概念相关,不是很熟悉的暂时保留。

3.材料法:使用题干所提供的材料,解决具体问题。

4.比较法:往往用于对付迷惑项。

(二)材料分析题

一般过程:

1.审题细致,落到具体考点。

2.理解题意、概念,把握材料主旨、材料中的信息。

3.书写工整,标示序号,以免漏答。

解题方法:

1.文本型试题

【步骤一】审问题。

设问中,有引导词、限定词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①“根据材料分析……”,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②“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联系教材,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注意设问和材料的关联点,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找材料论述的中心。

2.图表型试题

重视教材上图表材料的分析以及信息的再挖掘。

【步骤一】分析图表

①文字说明

②最大值和最小值

③趋势(上升、下降、起伏发展)

【步骤二】认真审题并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立足材料结合教材来分析、作答。

(三)材料论述题

一般过程

1.比较材料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观察第一问的提问,把握出题方向。

2.根据材料特点,在稿纸上列出可能的观点、论据、升华要点。

3.确定论证的观点,围绕主题,分段论证,前后一致。

4.书写工整,字体大小得宜,不涂改。


具体要求

  • 观点:观点明确,符合材料主旨,论证主语要一致。

  • 论证:从两个方面、层面、角度或以两个史实展开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结论:回应观点,再对观点升华,结合认识和实践。

温馨提示

(1)先易后难

(2)四化

①规范化,语言要规范严谨,语句要完整。

②段落化,论证必须分两段。

③简洁化,列出最关键的核心词语,选择最相关的论证例子。

④序号化,用序号把层次标记出来。

(3)看分作答:如果是小的设问分值特别高,我们需要注意在作答的时候要多角度,史论结合才能保证答得全答得准。


06

化 学

2022年中考

化学答题规范

一、选择题(四个里面选一个你都找不到对的,怎么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对的人……)

1.请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指向性是“正确的是”还是“错误的是”两种不同要求。

2.在每个选项后标记“∨”或者“Ⅹ”,并将答案字母写在题号前面,以免无谓失误;单选题选最佳。

3.选择题答案选出后,要及时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绝不能在收卷时匆忙涂卡,涂卡时检查,不要涂错位。

二、实验题(送分题)


三、实验探究题(学的是做馒头,考的是做包子,但是相信你会做出来的!)


四、物质转化流程(一般都是提纯或制取某物质,题中重要信息标注到框图中,再用铅笔试推)


五、计算题(9分,最值钱的一道题,检查!)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获取参考答案

▼▼▼


07

道 法

2022年中考

道法复习指南

一、考前复习策略

1.回归课本,查漏补缺,厘清重要知识点。

2.跳出课本,构建四大模块(心理、道德、法治、国情)知识体系。

3.关注时政热点,尤其是深圳本地新闻,掌握与热点相关的知识点。

4.温习做过的试卷的典型题目,尤其关注非选择题的设问及答案的组织。

5.练习选择题错题和禁毒知识专训。

二、考试应试技巧

1.道法答题用时:大约42分钟

2.针对单选题的答题技巧

(1)审题时速度稍放慢些,笔尖读题,勾画出关键词、句, 注意逆向思维的考查方式;

(2)首先排除知识性错误、绝对化用语、 与题意不符的选项。

3.辨析题的格式

第一步:辨。判断观点或行为;注意行为只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第二步:析。即对以上观点或行为进行原理+分析。         

第三步:结。总结我们该怎么做,要包含意识+行动 两个方面。    

4.针对阅读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1)先看设问,标出要求关键词,看清楚运用什么知识点作答,问什么答什么,千万不要答非所问!跑题0分! 

(2)边读材料,边画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标上着重符号。

(3)关注材料的标题,特别是图表的标题。

(4)看分值答题。

(5)一定要结合材料,原理+材料分析。

(6)术语化,语言表达注意用学科术语。

(7)逻辑化,注意答题注意逻辑层面,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从主要到次要等。

(8)整洁化,注意卷面的整洁,字迹工整。

(9)序列化,答案一定要分点分行。

(10)切记不能留空白,注意答题不要答串题.

5.其他注意事项:

(1)注意设问中如果有“分别”二字,一定要分开按照顺序依次作答。

(2)如果设问是“从图表、漫画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分析/概括图表、漫画”。

第一步:概括现象;第二步:阐述现象背后的原因(本质)。

(3)如果设问是“说明了什么?”。

先答现象,再答结论。

(4)如果设问是“谈谈对什么的认识、对什么的理解?”。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回答。

(5)提建议、提意见、措施、怎么做等类型的题?

一定要确定主体,确定角度,符合主题,答案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如果设问中没有确定主体,则从多主体、多角度回答)

(6)原因、理由、意义、作用、必要性、重要性一般可以通用。

如果设问是“……的意义”,则答案用“有利于.....”串联起来。

(7)材料分析题(设为是“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时,一定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如果设问有明确的主体、角度,则依据设问的主体、角度回答;

如果设问没有明确主体、角度,则多主体、多角度回答。

分主体:国家、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公民、青少年;

分角度:思想上、行动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等)

(8)多写多得分,写错了不扣分。

三、最最基础 快速检阅 ✦

(一)道德与心理模块

1.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必要性:

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

2.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①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③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实现人生价值。

3. 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做法:

①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4. 认识责任:

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5. 如何承担责任:

①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③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6. 服务社会的意义: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②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7. 学习的意义: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②学习点亮心中明灯,激发前进动力;③学习为幸福生活奠基。因此,我们要热爱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8. 认识终身学习:

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②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③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9. 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②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

10. 师生交往:

①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11. 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孝亲敬长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12. 家的作用、重要性: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13. 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①生命的意义需自己发现和创造。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②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③我们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14. 正确认识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①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要勇于面对挫折并积极战胜挫折。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增强生命的承受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③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

15. 珍爱生命: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珍爱生命。

16. 自信的意义:

①自信带给我们激情、信心和希望;②自信让我们有勇气,敢于去尝试,能坚持;③自信能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我们要增强自信。

17. 自强: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③自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18. 认识集体的力量: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②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19.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20. 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①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不可沉迷于网络,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这是参与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1. 网络的作用:

 ①对个人生活:方便信息传递;促进人际交往;生活便利丰富;②对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22. 诚信的含义、重要性: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②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④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

23. 文明有礼的含义、重要性: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促进社会和谐;③体现国家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24. 尊重他人的含义、重要性:

①尊重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有利于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提升社会文明。

25. 劳动的价值:

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劳动既是我们的一项权利也是我们的一项义务。③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

26. 奋斗的意义:

①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27. 梦想:

①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③我们要为梦想拼搏。

28.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关系:

①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③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9. 认识爱岗敬业:

①每一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二)法律模块

1. 法律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法律的作用: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作用);②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3. 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4. 维权的途径: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诉讼手段

5. 诉讼的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

6. 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

7. 犯罪的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8.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关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触犯了法律。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而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许多违法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9. 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0. 宪法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

11. 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2.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13. 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4. 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坚持宪法至上

1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

16. 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珠保障

17.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18.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19. 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0.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1. 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做法: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相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22. 公民的基本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的义务、受教育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3. 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了大多数人民的长远需求,符合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24. 如何履行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25.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26. 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①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7.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8.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9. 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30.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31.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32.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3.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4. 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5.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法治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6. 珍视自由: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

37. 平等的含义: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38. 践行平等: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④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39. 坚守公平的要求:①个人维护公平;②制度保障公平。

守护正义的要求:①个人守护正义;②司法维护正义。

40. 社会规则和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三)国情模块

1.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 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

6.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7.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9.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 党和政府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1. 创新的重要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12.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決定性因素。

13. 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14.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15. 教育的重要性: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17.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8. 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19.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

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

2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2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

24. 民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5.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6. 民主选举应遵循的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

27. 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有利于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8.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途径):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29.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30.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33.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34. 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5.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6.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7. 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

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40.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41.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4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4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44. 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5.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6.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47.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8.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9.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5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51. 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52.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3.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54.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重要性: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6.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57. 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58. 中国梦的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9. 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0. 实现中国梦必须: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凝聚中国力量。

61.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

62.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63. 当今世界的特点: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的

64. 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5.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6.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67. 我国积极谋求发展的措施: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68.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